网络不实信息屡禁不止 平台以一己之力难以根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土豆放进冰箱可能产生致癌物质”、网络“13岁神童被保送清华”、不实不止“疫情期间居民私自外出被剃光头”……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信息这些“吸睛”的屡禁力难内容其实都是不实信息。
目前,平台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根除信息媒介,但随着信息的网络日益丰富,各种不实信息也随之产生。不实不止
8月16日,信息抖音安全产品经理陈丹丹表示,屡禁力难不实信息会严重损害公众的平台知情权,破坏健康和谐的根除生态氛围,也严重影响用户对平台的网络信任。因此,不实不止平台一直严厉、信息持续打击和治理不实信息。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抖音已联合近百家媒体等机构处理319万条不实信息,打标存疑内容90万条。
陈丹丹介绍称,抖音平台上的不实信息主要包括虚假专业知识和社会新闻两大类,形成原因相对复杂,包括编造谎言、仿冒他人蹭热、以讹传讹、主观“臆测”及摆拍演绎被误以为真等情况。
而抖音治理不实信息的过程,可以概括为预警、分析、验真、标记、辟谣、拦截和提示等七个步骤。
具体而言,抖音会通过用户反馈和内容分析提供的预警信号,对创作者和内容属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平台信息进行溯源、验证真伪,一旦证实为不实信息,则会进行快速辟谣,并拦截其进一步传播。而对暂时无法核实又高度存疑的内容,抖音则会上线提示性文字提醒用户。
不过抖音生态产品经理李翔宇坦言,治理不实信息,平台目前存在杜绝难、核实难、辟谣难等挑战。
比如如何让用户收到辟谣信息以及拦截传播不实信息阻止再次发酵等,均具有一定难度。典型案例是,此前抖音平台上一名女用户发布订婚视频,却被恶搞甚至诬陷其在娱乐会所工作。尽管该用户发布了澄清视频,但仍难以平息各种传言。
李翔宇坦言,从预防到治理到拦截,平台以一己之力难以从根本上治理不实信息。所以,抖音也希望能与多方共建不实信息治理平台。“抖音正逐步开放溯源、核查、打标、推送等能力,与各方共建谣言库、联合研判不实信息线索、共同核实存疑内容,并合作传播权威真实信息”。
除了内容平台方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网络不实信息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法律治理机制不足。应该构建一个由政府、互联网平台、行业协会、媒体、专业机构、高校、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治理的机制”。
(作者:白杨 编辑:张伟贤)
相关文章:
- 世界杯带动消费升温!义乌出海、啤酒、火锅…|世界杯消费观察
- 9月1日新增本土“318+1567” 一图看懂感染者分布
- 波兰索赔9万亿!一日暴涨超80倍后,盈喜集团跌超95%!美股纳指五连跌,国际油价再跳水…啥情况?
- 银保监会副主席: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367.7万亿元,居世界第一
- 国任财险一中支被罚13万:编制虚假报表资料
-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12月黄金期价1日下跌
- 财经早报:惊动交易所!百亿私募狂买A股,北交所一周年“成绩单”出炉(1只新股)
- 【育儿科普】发现孩子误吞异物时 家长应该怎么做?
- 四川、重庆银保监局齐唱“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 诺基亚“爆发式”上新 一口气发布三款手机 约165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