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高碳行业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
本报记者 茹阳阳 吴可仲 北京报道
11月19日,马骏“2022中国绿色金融学术年会”于武汉举行,高碳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行业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围绕“碳中和与转型金融”主题发表演讲。转型
“过去大家听到比较多的开金是‘绿色金融’,现在‘转型金融’也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融支话题。易纲行长曾专门提到此,马骏G20也在编制转型金融框架。高碳我有幸代表中国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行业今年工作组的转型重点就是编制转型金融框架。”马骏讲道。开金
马骏表示,融支经过7年左右的马骏发展,中国的高碳绿色金融体系已非常强大。截至2022年3月,行业中国绿色信贷余额达18万亿元,规模为全球之最;2016年至2021年,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据不完全统计,绿色基金规模逾700只;此外,还有一些较为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如ABS、ETF、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
马骏认为,传统绿色金融注重于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项目,如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及电池等项目。而在目前体系之下,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还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因为绿色金融的目录中并未完全容纳这些转型活动。
经其调研发现,很多属于“两高一剩”行业企业的授信都普遍被压降,即使相关企业有转型意愿和良好的技术路径,“也未必能拿到钱”。
据悉,目前已经或将要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的8大高碳行业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航空,其他如老旧建筑、公路交通等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也比较高,这些行业都需要逐步减碳。
“如果上述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得不到金融支持,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马骏表示,转型活动需要资金,没有资金可能会导致转型的失败或被迫延迟,影响“双碳”目标实现。同时,某些高碳企业如得不到资金支持,可能会破产倒闭,进而带来金融风险。此外,相关企业倒闭及裁员也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马骏表示,我国信贷中约10%可以被贴标为绿色信贷,而银行体系提供的融资是整个经济体系所提供融资的主体。所以,由此粗略估计,目前绿色经济活动占整个经济活动的10%左右,剩余则是非绿(经济)活动。
他认为,非绿活动又可分为“可转型的非绿活动”和“不可转型的非绿活动”。前者主体有转型意愿、能力和技术路径,如果得到金融和政策支持,则可能转型成功;后者主体无转型意愿和能力,若干年后或将退出市场。
“对于那些可转型的非绿活动,应该通过建立转型金融的框架,尤其是要通过明确界定标准、披露要求和提供政策激励,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其向低碳、零碳转型。”马骏强调道。
关于国内外转型金融的市场实践,马骏表示,国际上比较典型的转型金融产品有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及数量不多的气候转型基金等。国内市场转型金融产品自2021年开始兴起,如SLL、SLB等;中行和建行已发布各自的转型债券框架,明确表述了哪些领域中的何种转型活动会获得其支持;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期也发布了关于开展转型债券试点的通知。
马骏表示,综合国内外市场实践来看,转型金融虽然发展很快、各方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从全球来看,尚缺乏对转型活动的权威界定标准,易导致“洗绿”或金融机构由于担心被视为“洗绿”而不愿参与;转型活动缺乏明确的披露要求;转型金融工具较为单一,仍以债券类、贷款类工具为主,股权类、保险类工具较少;政策激励机制尚少;“公正转型”理念在市场实践中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美联储戴利:美联储必须注意过度收紧政策的风险
- 央行9月2日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中标利率2.00%
- 国家卫健委:昨日本土新增318+1567
- 金融风险防范和对外开放,川渝两地如何强化?听银保监局局长们说
- 阳光保险集团首次呈交港交所上市聆讯后资料集:前三季度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1% 募集资金支持业务持续增长
- 国家防总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三级
-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直接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净流入
- 韩正出席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 外形神似AirPods!Redmi Buds 4 Lite设计曝光
- 中粮试错交易:玉米连续修复反弹 周期跟随多头趋势
- 10月国内民航客座率同比下降,多家航司定增“减压”
- 约翰逊爆料:西方国家在俄乌危机爆发前立场迥异,态度大相径庭
- 欧美ESG监管路径差异化 全球资管格局面临强力重塑
- 巴菲特卖了超600万股!相守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或已套现17亿港元,豪赚超30倍!
- 12年累计亏损90亿,幸福人寿两股东拟“清仓”16.37%股份离场
- 新款三星Galaxy A14 5G现身跑分网站:搭载天玑700芯片
- 中美高层会谈密集展开,经贸国防成为焦点
- 深圳部分区“全域管控”系严重误读
- 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优先以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化解金融风险 实现处置成本最小化
- 坐班、考核、裁员:马斯克最后通牒背后 推特能否闯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