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经济拥有强大增长动力,内外双循环与人才储备丰沛
香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港媒原题:中国经济拥有强大增长动力 内外双循环与人才储备丰沛在《亚洲周刊》记者与经济学家雷鼎鸣教授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中国增长交流中,雷深入分析了内外经济双循环的经济概念,并对中国理工科人才储备情况做出详细分析,动力认为两者对于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内外增长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在后疫情时代,双循中国经济增长的环人动力是什么?
中国的储蓄率高,且储蓄资金最终几乎全部会用来投资。才储如果投资率继续保持在GDP的备丰40%以上,那么经济高增长可维持很长的港媒时间。生产力水平提升和城市化人口增加息息相关,中国增长因为疫情防控,经济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动力流动率不足,但从长远讲,内外经济增长依然是双循乐观的。举个例子,即使遭遇疫情,中国各行各业仍可使用在线办公模式,这对生产力的贡献不可小觑,因此疫情对经济基本盘的影响并不大。
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并不景气,将来市场走向和趋势如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也曾因市场发展过猛出现大量烂尾楼,但被之后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所消化。随着社会进步,中国人对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面积的要求越来越大,地产市场的潜力仍巨大。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人目前的城市平均居住面积为39平方米,农村为40多平方米,与欧洲的50平方米和美国的六七十平方米相比,中国房产市场仍有较大潜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是个不可逆趋势,这也是未来城市房产存量被消化掉的潜在要素。
中国有哪些产业是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
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是很强的。新能源领域,中国也会加强出口优势。世界范围的碳中和及碳排放政策越来越严格,这些政策对中国利好,未来几十年中国凭借较强的技术可实现盈利。而中国在科学教育领域投资不断增加,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前途依然光明。
中国正形成强力的经济双循环系统,已使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在未来将占据主动,这使美欧压力更大。在中国经济内循环方面,虽然在全球范围有中美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各国之间的分工协作遭破坏,但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加上自力更生的传统理念与政策优势。中国虽目前受到国际形势的负面影响,但地大物博,不同省市的分工能力很强,因此负面影响对中国的杀伤力较低,中国也顺势产生经济内循环的概念。目前中国处于过渡调整时期,对分工和产品的调整会遇坎坷,但从长远来看,趋势是向好的。
在经济外循环方面,中国从20年前就在布局。拿能源举例,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越发明显,但中国是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因此美国并不能真正围堵住中国,其他国家也不可能都听从美国号令。从长远来讲,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外循环非常强,经济发展极富潜力。(作者平浩东)
相关文章:
- 清华孙宏斌:能源互联网是颠覆性技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能源
- 2022半年度保险公司服务质量指数排行榜:平安产险跃居财险第一,中国人寿拔得寿险头筹,太保产寿都忝居榜眼
- 首套房贷款利率放宽下限 专家认为受益城市或显著超23城
- cdf美兰机场免税店引进多个奢侈品品牌
- 多位美联储官员放“狠话”:“不惜一切代价”抗通胀,但也有人对下调加息幅度松口
- 10月下旬我国西部可见日偏食天象
- 险企如何“入局”个人养老金制度?银保监会明确资质、产品等方面要求
- 破题“居家养老”刚需,中国平安康养协同保险主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果味电子烟变装回归,三无产品“奶茶杯”猖獗,化妆品代购转行做代理
- 上半年业绩飘红 乐高吸金只增不减
相关推荐:
- 北京朝阳区:进一步推动城市活动慢下来,倡导采用线上教学
- 生态环境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拟探索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 菲律宾司法部:打击网络赌博,菲将遣返4万名中国公民
- A股周四稳了?央行放狠话,人民币暴拉700点,英国紧急“救市”!李嘉诚210亿出售豪宅回血!
- 中汽协: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5万辆和27.3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22.7%和16.2%
- 9月十大牛股出炉!最牛“电热毯”大涨超90%
- 人民日报:算好生态账 共护好山水
- 国庆节长假临近 国债逆回购最佳时点来了
- 三甲医院医保飞检曝出重重问题 原院长涉嫌受贿3000多万,心内、骨科成监管“风暴眼”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