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猴痘诊疗指南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徐鹏航、国猴田晓航)今年5月以来,痘诊世界多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国猴且存在社区传播。痘诊为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国猴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痘诊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国猴并对外发布。痘诊
指南介绍,国猴猴痘是痘诊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国猴皮疹、痘诊淋巴结肿大。国猴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痘诊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国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猴痘病毒如何传播?指南指出,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感染猴痘后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指南,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至4周。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指南指出,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指南明确,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患者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痂脱落后可以出院。
相关文章:
- 何为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命题?芝加哥大学ESG中心主任德怀特·霍普金斯:让世界重新“流动”起来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0.6%
- 为锂电池做血液级检测,她拿下30家世界500强订单
- 制药商诺和诺德计划投资7.44亿美元扩建丹麦工厂
- 巴菲特卖了超600万股!相守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或已套现17亿港元,豪赚超30倍!
- 可充电锂电池枝晶难题破解
- 传奇CEO罗伯特·艾格“火线”回归 出任迪士尼“救火队员”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小涓:数字贸易表现突出,强劲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 A股“深圳军团”突破400家 千亿龙头聚集领航高质量发展
- 俄罗斯自周二起减少对法国公用事业公司的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