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气候变化加剧中亚荒漠化,威胁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实习生 沈佳璐
近日,研究一项气候评估显示,气候随着全球气温的变化上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剧中亚的中亚沙漠气候地带已经向北蔓延了100公里之远,威胁到了各国的荒漠化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据《自然》杂志(Nature)6月22日报道,胁生性这项于今年5月27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态系统及研究还发现,在过去的生物35年里,包括中国部分地区、多样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研究整个中亚地区的气温都在上升,山区也变得更加炎热和潮湿,气候当地一些主要的变化冰川很有可能会因此加速消退。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全球生态学系的加剧生态学家杰弗里·杜克斯(Jeffrey Dukes)表示,中亚地区的中亚气温上升威胁着生态系统和及生活在其中的当地民众,不过该发现也为将来提出相应的缓解适应政策迈出了“伟大的第一步”。
沙漠气候地带扩展
《自然》杂志称,中亚之所以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60%以上的地方都气候干燥,降雨稀少。由于植物和其他生物可用的水资源稀缺,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很容易上升,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加速蒸发,增加干旱的风险。
据印度新闻网站Ground Report报道,为了弄清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中亚国家有哪些,该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地球和气候科学家胡琪和兰州大学的气候科学家韩子航分析了1960年至202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设法将中亚地区分为11种气候类型。
他们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沙漠气候地区不断扩展,如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国西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周围,沙漠气候地区向北扩展了100公里。
胡琪表示,这一巨大的扩张对邻近的气候区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这些气候区也变得更加干燥。在一些地区,1990年至2020年期间的年平均气温比1960年至1979年期间至少高出5℃,夏季变得更干燥,而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
杜克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减少将会使植物群落由适应更热和更干燥条件的物种所主导,这也将影响到依赖于草原或草场的食草动物。同时,部分地区的长期干旱会降低土地的生产力,直到它变成“死亡”的土地。
高温导致冰川加速消融
虽然中亚大部分地区都因气温的升高而日益干燥,但在中国西北部的天山山脉,伴随着高温而来的却是降水量的增加,这些降水量往往以雨而不是雪的形式出现,这加速了高海拔地区冰川的消融。
英国牛津大学的地理学家特洛伊·斯腾伯格(Troy Sternberg)称,随着降雪量的减少,中亚的冰川将无法补充已经流失的冰,从而导致未来流向人类和农作物的融水将减少。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气候科学家米基·格兰茨(Mickey Glantz)说,荒漠化是中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个共同问题,但要得出沙漠不断扩张的确切结论,研究人员应该着眼于沙尘暴和热浪等指标,而不是仅仅依赖气候分类。
斯腾伯格指出,采矿和农业等人类活动也导致了荒漠化,因此中亚各国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可持续农业和城市化上。他说:“中亚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应该关注气候变化,并努力适应气候变化。”
相关文章:
- 政策支持高效节能电机 概念股二季度业绩环比显著回升
- 实体书店,换个“活法”
- 新能源汽车超快充时代来临 充电慢充电难有望迎转机
-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
- 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升洙:金融科技成为数字时代全球金融业创新及竞争的新焦点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行——中投公司参与承办“全球市场与金融发展”平行论坛
- 2022金融街论坛:百度智能云深入田间地头 AI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为新市民群体构建全生命周期、全生态、一体化、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 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发布:19家险企参与共建,切入跨境交易痛难点
- 11月22日复盘:市场现大行情底部信号 工程建设获主力资金青睐